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热点文章田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ET
目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TAO)的致病因素仍没有统一的定论。TAO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位居第2,大部分为男性患者。TAO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病理改变首先是血管内皮增厚,挛缩,随后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后血管呈条索状改变。本研究检测62例TAO患者和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PR)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3月至年6月新疆医院收治的62例TAO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例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33~60岁,平均年龄为(40.7±6.5岁);对照组中,男性96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40.3±6.3岁)。1.2方法??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均清晨空腹静脉采血4ml。取2ml静脉血放入含有30μl抑肽酶、40μl10%EDTA的聚乙烯试管内,摇匀后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放入Eppendorf管内。将剩余的2ml静脉血放入不抗凝的试管内,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放入Eppendorf管内,-70℃条件下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ET-1、NO、CRP水平,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ET-1、NO、CRP水平。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_)±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ET-1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2组患者血清ET-1、NO、CRP水平的比较(x(_)±s)
3.讨论
TAO是发生在中小动脉,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闭塞性血管疾病,其病理学特征常表现为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在小动脉和(或)小静脉的一种节段性、周期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病变常发生在四肢血管,下肢多见。此疾病的病理改变是炎性反应等因素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并形成血管内血栓,导致病变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肢体远端出现缺血症状。此疾病出现肢体缺血症状后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甚至会导致截肢现象的发生。??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纯出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ET是一种内源性长效血管收缩调节因子,对调节基础血管张力与心血管系统稳态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3种内皮素,其中以ET-1为主。??NO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NO具有良好的脂溶性,能快速地进出细胞膜,扩散到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表面,使细胞中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升高,导致环磷酸鸟苷水平上升,达到舒张血管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ET-1的表达和释放。??CRP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和应激反应等急性期大幅度升高,也是提示炎症全身反应的指标。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清ET-1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在正常状态下,血清ET-1和NO维持在一定范围内,NO的产生能提升ET-1水平,而ET-1水平的增加负反馈作用使NO的表达进行抑制。NO在水平降低的情况下,会对ET-1、NO的动态平衡产生紊乱。TAO病变导致肢体末端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加大损伤,这时。血清ET-1与急性期CRP水平具有正相关明显升高,增加炎症的反应程度引发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提升以及增加ET-1的形成并与释放为主要机制。同时,血清急性期CRP与血清NO水平具有正相关,急性期CRP与ET-1产生作用提升ET-1水平,而伴随ET-1水平的增加也对NO的表达进行抑制,在NO水平降低的情况下,就对ET-1、NO的动态平衡产生紊乱。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TAO患者的血清ET-1、NO、CRP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在TAO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临床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军 白超 田野
专家简介
新疆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二系,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留一附院工作,年晋升主治医师,年晋升副主任医师,现任新疆医学会普外分会血管组秘书,甲乳学组秘书,国际血管外科联盟中国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促会糖尿病足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推荐阅读
田野:寒地会特色及创新
田野:第八届国际寒地心脏病学会议暨第十届中俄药理学会议、第四届中俄青年学者心脏病学会议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by/1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