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治疗 >> 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护理
要详细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原理以及该疗法具有微创、安全、不破坏患者解剖生理功能的优势,介绍同类手术的成功经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更好配合治疗;并向患者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配合医护人员将治疗顺利完成。
02药物准备(1)栓塞剂如碘化油、海藻微粒、明胶海绵等。
(2)抗肿瘤药物如表柔比星、氟尿嘧啶、顺铂、羟喜树碱等。(3)止吐药物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
(4)胃酸分泌抑制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可防止胃肠道应激性溃疡。
(5)其他药物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激素等以减少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以上药物按医嘱准备。
03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疼痛的护理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伴随的一个痛苦症状。介入治疗后,由于栓塞(或化疗药物)使肿瘤组织缺血、水肿和坏死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手术后暂时疼痛,造成患者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常使疼痛加重,患者常因此认为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好,心情消极,烦躁不安甚至拒绝合作。此时护士应懂得患者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引导,告诉患者疼痛是介入治疗的一种常见反应,烦躁会加重痛苦。
患者疼痛时护士应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谈心等),并帮助患者调整到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应用松弛疗法;控制疼痛要严格按照“三阶梯止痛法”用药,定时给药,联合给药,并观察记录用药后效果。
发热的护理
发热大多是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组织使癌组织坏死,机体吸收坏死组织所致,一般在栓塞化疗后1~3天内出现,通常在38℃左右,经过处理后7~14天可消退。对栓塞化疗患者,术后三天内应每日4次测量体温。当腋温为38.5℃以上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汤、果汁;选择不同的物理降温法如冰敷、温水或乙醇擦浴、温盐水灌肠,若无效则按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等;患者高热时还要保持口腔清洁,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不要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影响机体散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和抗菌药物,记录降温效果;高热致呼吸急促者给予低流量吸氧;若体温持续在38.5℃以上不退,应给予抽血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由于部分化疗药物进入胃、十二指肠、胆囊、胰腺动脉,导致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可持续一周左右,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便秘、厌食及味觉改变等。对于这些患者应给予耐心的心理护理使其精神上放松,若味觉减退者可加大调味剂的含量,多吃酸性食物或者新鲜水果;对呕吐严重者要按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如甲氧氯普胺20~40mg肌内注射或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呕吐频繁和腹泻者给予支持疗法,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液及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性质,颜色和量,防止消化道出血;便秘者给予通便药物,同时合理调节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证舒适的环境和体位,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治疗信心。
肾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有些抗肿瘤药物(如顺铂)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术后3天之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输液量,并适当应用利尿剂;检测肾功能、尿常规和尿量,保证每日水入量在ml以上,尿量在ml以上;碱化尿液,加速药物从肾脏排泄,减轻毒性作用。
肝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许多抗肿瘤药物不同程度损害肝脏,出现肝功能损害,故介入前后均应常规检查肝功能,介入后先行保肝治疗。
呃逆的护理
有些患者特别是肝癌或肺癌患者,由于介入治疗后病灶受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血管栓塞等因素影响易引起膈肌充血或膈肌间接受到刺激产生痉挛而出现呃逆,轻者持续2-3天,重者可达1周以上。轻者嘱其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呼出,反复多次,或用纱布包住舌头轻轻往外牵拉,反复多次,一般都可奏效;重者须应用药物治疗,如丁溴东莨菪碱。
骨髓抑制的护理
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引起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严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护士要协助医生做好患者血常规的监测。如白细胞<2.0×/L,则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入住单人病室;每天两次紫外线消毒病房,控制探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按医嘱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嘱患者尽量不要外出,如果确需离开病房,则戴口罩,添加衣服。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注意观察是否有皮下出血现象,及时给予输注血小板,应用止血药。对红细胞减少者,则给予输注新鲜红细胞并服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嘱其做好自身保护,避免外力撞击以防出血。
局部皮肤损伤的护理
因肿瘤内毛细血管丰富,血流缓慢,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局限于某一区域时会对正常的皮肤、黏膜造成损伤,表现为皮肤红、痛、肿、灼热,严重时出现水疱、溃烂。当皮肤出现红肿时即予冰敷,以减少药物的吸收;或用33%硫酸镁冷湿敷,切忌热敷。如果出现水疱或已溃烂时要防止感染,每日换药,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必要时应用抗菌药物。
文章摘录于《肿瘤科护士安全用药手册》
如此专业的临床指导书籍,你也值得拥有~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