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病例分享7岁男童结节性皮肤多动脉炎诊
几乎所有的SV最初都产生一般症状,如疲劳、发烧、厌食和体重减轻,这妨碍了疾病早期诊断。大多数患者的皮肤病变往往是相似的不同的疾病实体。直到出现几乎涉及任何系统或器官的新症状,并获得实验室检测结果,才能作出最终诊断。
虽然大多数类型的血管炎对儿童和成人都有影响,但在病因、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和预后方面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全身性血管炎在儿童中较少见,且自限性强,预后良好。在大多数情况下,生长中的儿童SV是ANCA阴性的。该年龄组中过敏性紫癜(HSP)最常见,其次是川崎病。
病例介绍
患者男,7岁零6个月。因发烧及四肢疼痛入院。该患儿一周前被诊断出患有口腔炎,但在门诊治疗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门诊治疗3天后,他开始出现轻度发热,随后出现38℃以上高热,左侧下肢和上肢疼痛加重。
既往病史无慢性疾病。该名男童曾患有偶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于入院前三星期报告牙痛,在没有牙医干预治疗下,牙痛消退。他在五个月前接种了第二剂乙肝疫苗。他的父母否认其最近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多汗症、腹痛、头痛或睾丸痛。
患儿入院时病情中等严重:发热,自述感觉痛苦。四肢的疼痛妨碍了正常的活动;主动和被动的运动都伴随着膝盖、脚踝、手腕和左髋关节的剧烈疼痛。在查体时,患者自述全身感觉超敏,痛感明显。
查体示胸骨部可扪及直径约2cm柔软、压痛的皮下结节,膝、踝、腕关节周围有皮下水肿,左髂前上棘附近有淤血。肌肉力量减弱,左侧尤甚。左髋关节外展减少。舌质较软,苔白,扁桃体增大,粘膜及扁桃体糜烂。动脉压正常,其余的生命体征,如脉搏和呼吸,同这个年龄的正常男孩。
检测显示,炎症标志物活性高,降钙素原水平正常,贫血、血小板增多症和白细胞增多,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占多数,四唑唑啉还原试验结果高(82%,正常值高达12%)。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醛缩酶活性、肾功能、补体成分C3c和C4水平正常。
检测到抗CMVIgM和抗细小病毒B19IgM抗体。与此相反,没有检测到针对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布氏杆菌、沙眼衣原体或肺炎支原体的HbsAg或抗体。γ-interferon释放试验阴性。类似地,抗环瓜氨酸肽自身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ANCA)、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3-ANCA)、抗心磷脂抗体(ACA)、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检测、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均为阴性。
骨髓特征排除肿瘤。多重血培养和尿培养均为无菌,上呼吸道拭子和培养及粪便材料均为正常。超音波检查发现左髋关节有脾肿大及积液。肌电图显示慢性神经传导损伤与多灶性单神经病相一致。
影像学及功能检查未见病变,包括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余周关节超声显像、头部及胸、腰骶关节MRI、毛细血管镜检查。脑脊液未见异常。
经神经学家问诊发现,男孩的上肢肌肉张力增强,肌肉无力,左膝反射增强,左踝阵挛加重。
牙齿评估显示有几颗坏疽性牙齿,而眼科检查未能发现任何异常。
患者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发热,痛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青紫,柔软,柔软的皮下结节出现,并迅速扩大(达3厘米)在胸部和胸部,耳,左膝关节以上和右手的手指。超音波检查发现皮下血管扩张、壁增厚、血流受阻,并有皮下血管周炎性浸润。
临床表现不明确,提示SV;根据其临床表现、病程及所进行的诊断试验,将PAN(结节性动脉炎)、贝赫切特综合征(BD)及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自身炎性综合征(ASIA)纳入鉴别诊断。
由于患儿病情严重,临床表现提示可能存在SV,因此系统类固醇治疗首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每日mg,连续3天,随后口服1mg/kg体重的泼尼松。此外,使用广谱抗生素、萘普生、萘普生和乙酰水杨酸。并对其进行了牙科手术。
经治疗后,发热、疼痛、感觉过敏、皮下水肿、结节性皮肤病变及口腔黏膜病变均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逐渐恢复正常,体格检查发现左侧持续性肌无力。入院四周后,男孩出院回家,医生建议他继续以每天16毫克的剂量口服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并在门诊风湿病门诊进行随访。
出院一周后,患者再次入院,再次出现皮下结节形成,轻度发热达37.5℃。入院时,男孩的病情尚属中等。双侧前臂及左手小(约5毫米),皮下结节压痛,舌白,全身感觉亢进,下肢感觉异常,双侧上肢及左下肢肌无力。
实验室检测显示,与以前的检测结果相比,炎症标志物、血小板(PLT)计数和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活性增加,以及贫血加重。
肌电图显示肌原性改变,无多神经病的证据。肌肉酶活性和肝肾功能测试保持正常。皮肤和皮下组织切片取自手腕上的结节(a)和小腿肌肉(b),用于组织病理学评估。这些报告叙述如下:a.小血管增多,周围浸润主要由CD4+淋巴细胞组成;皮下组织脂肪小叶间CD3+、CD4+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15+)、组织细胞(CD68+)聚集
b.肌肉纤维间脂肪组织血管增加,周围聚集有B淋巴细胞(CD20+)、T淋巴细胞(CD3+、CD4+、CD8+)、粒细胞(CD15+)、单个浆细胞(CD+)和组织细胞(CD68+)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cPAN(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再次静脉注射甲泼尼龙(mg),然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1g/kg体重)和甲氨蝶呤(MTX)(7.5mg/周)。
治疗后,发热、皮下结节、感觉亢进、感觉异常均消失,肌力改善,白细胞、PLT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急性期标志物活性逐渐恢复正常。入院三周后,男孩出院回家,总体情况良好,建议继续MTX治疗,每周15mg(15.5mg/m2),甲泼尼龙治疗,每天16mg。
随访期间未见症状复发,无主诉,左下肢肌无力完全消退,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及PLT计数、急性期标志物水平、肌电图结果均恢复正常。
在诊断和实施治疗的7个月内观察到完全的临床缓解。随后继续治疗,皮质类固醇(CS)的剂量逐渐减少,最终在17个月的治疗后停用。
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患者接受了本应提前接种的乙肝疫苗,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或疾病复发。男孩目前正在接受MTX治疗,身体状况良好。
在该病例中,一旦排除感染和肿瘤,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是全身小血管或中血管炎。ANCA阴性可最初排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而缺乏肾脏或肺受累的证据以及HBV和HCV感染阴性的检测结果排除了免疫复杂小血管炎。根据最近的疫苗接种史,脊髓损伤可以被排除。医博士编译自:Dybowska-Go?otaI,Krajewska-W?odarczykM,?uberZ,etal.Cutaneouspolyarteritisnodosaina7-year-oldboy:difficultiesindiagnosis.Reumatologia.;57(5):-.
作者:姜胖丫
来源:医博士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小编往期推荐:全国落地!国家卫健委发文,村医这项任务真的要取消了!!
某地又出新举措,政府收购村卫生室了
两部委发文,医护职称制度改革来了,利好基层
新政:基层全科医生补助3万/年、村卫生室奖补8万…
中纪委通报!套取公卫资金,卫健委副主任、多名卫生院院长被处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