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8日,“魔都”上海,第二届“乐真”血管论坛暨第八届中华颈动脉外科高峰论坛暨国际颈动脉外科峰会成功召开。会议内容涉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内脏动脉、肢体动脉、静脉等多血管系统疾病,会议形式包括“大师论道”,手术演示,手术录播,病例比赛病例讨论,对最新指南,共识的解读,以及新概念、新思路,新器具、新技术的传播。本次大会,为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心脏外科、护理等在内的多学科通道,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让各位同道在一起彼此激荡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会上,血管资讯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陆信武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如果不方便看视频,可以点击音频收听访谈内容噢。比如健身、跑步、开车的时候)

问:

陆教授,您好。您在此次“乐真”血管论坛发言题目是“累及弓上分支的主动脉疾病的激光腔内原位开窗技术”,现在TEVAR联合原位开窗技术,很大程度解决了常规TEVAR可能遇到的近端锚定区不足、支架移位等难题。您能和我们说说现阶段原位开窗的研究成果吗?

陆信武教授

目前对于累及弓上分支的病变是进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最大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弓上有三个很重要的分支,分别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L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A),而左颈总动脉主要供应颅脑的血流。因此一旦某些病变累及到弓部,如果不能有效进行弓上分支的血运重建,则很有可能导致中风或者猝死。针对这一类疾病早期主要是行开放性手术,大部分是心胸外科医生主刀,在国外也有部分血管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但因手术创伤较大,部分病人无法耐受,所以原位开窗技术就成为弓上分支血运重建可选择的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我们应该是走在前列的。但是B型主动脉夹层再往近端,就是A型主动脉夹层,或者还会出现累及到弓部分支的一些病变。对于这些病变的治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难点。我们也尝试过多种方法,比如Hybrid(杂交)手术、烟囱支架、预开窗等技术,但这些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些缺点。于是我们对原位开窗技术进行优化,考虑采用激光原位开窗技术来更好地解决弓部病变的问题。

提出该假设后,我们做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巧合的是,我们科室原先在激光治疗静脉疾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基于这部分的经验,我们考虑激光治疗应该能够很好地和原位开窗技术相结合。在详细调研后,我们开展了体外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够用于解决主动脉弓上病变的问题。所以我们成为了国内最早运用激光辅助原位开窗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科室。

对于开窗技术,我们最先实施单开窗手术。在技术逐渐成熟后,陆续开展了双开窗,甚至三开窗手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在双开窗、三开窗时,牵涉到脑保护、脑转流的问题。建立有效的体外临时转流和维持弓上动脉持续性供血,是多开窗手术成败的关键。

于是我们自主研发了体外临时转流系统来进行脑保护,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从目前大量的临床数据来看,体外转流确实能够起到脑保护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我院的手术病例中,并未出现因流转系统引起的问题。

当然,摸索完善开窗技术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可能会遇到血管变异的情况,开口在侧壁、侧后壁等。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器材的选择和操作方法调整等方面都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迄今为止,对于原位开窗技术,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标准化的临床流程。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过目前的流程完成手术,目前激光原位开窗手术病例累计接近例,其中三开窗超过例。临床数据比我早期预想好得多,近期我们也有一些重要的文章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总而言之,激光腔内原位开窗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我们在早期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不累及冠状动脉、不累及心脏瓣膜、开口在冠状动脉上方1到1.5cm以上的破裂口的病变。随着技术的完善,我们突破了这个限制。

今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能不仅针对累及弓上分支的主动脉疾病,包括累及到心脏瓣膜、冠状动脉的主动脉病变也能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治疗。

问:

您能谈谈用激光进行原位开窗的优点是什么呢?

陆信武教授

激光原位开窗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热作用直接接触主体支架覆膜开孔。然后通过高压球囊逐步扩张孔隙至靶血管直径,并植入分支支架,完成分支动脉重建。

激光治疗的优点有:

第一,术中采用的是半导体激光,其在静脉外科临床应用已超过20年,安全有效,对血管壁和血液成分的作用有详细阐述。波长nm的半导体激光对血液成分的作用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吸收,从而避免气泡栓塞的出现。所以我们在进行开窗的时候,它可能产生的汽化效应,往往在五秒内就已经被血红蛋白吸收。这不同于冷激光,因为冷激光的能量较低,产生的气泡相对较多,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脑部动脉栓塞的情况。

第二,激光光纤产生点状高温,高达℃,在体外试验过程中可以发现,对所有的覆膜支架都能一次击穿。因此结合开窗技术运用最大的优点是,激光热效应可以使覆膜支架壁灼烧均匀,在激光灼烧加球囊扩张后,就可以实现主动脉覆膜支架原位开窗,并且多次试验均未出现覆膜支架膜横向或纵向撕裂等情况。所以在体外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该类激光的穿透力较低,对接触管壁或组织作用的范围仅0.3mm。即使误操作至其他血管也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很少能导致血管炎症等并发症。这是我认为激光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最大的优点。

第四,静脉激光原本就是用于血管腔内治疗的器械,很多血管外科中心都有这个仪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和促进激光腔内原位开窗技术的推广。

血管资讯将陆信武教授在论坛的精彩讲课视频一并分享给诸位同道,

让我们共同领略陆信武教授的风采!

累及弓上分支的主动脉疾病的激光腔内原位开窗技术

陆信武教授

陆信武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糖尿病足委员会常委,欧洲血管外科和腔内血管外科学会会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AnnalJournalofVascularSurgery》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委,《医学综述》编委,《当代介入杂志》编委。《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VascularBiology》、《Thejournalofhumanhypertension》、《PlosOne》、《NewJournalofChemistry》、《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BMCCardiovascularDisorders》、《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审稿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引导类重点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局项目各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1项,院级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ofVascularSurger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年度作为访问学者在欧洲著名学府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血管外科研修,导师为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和血管外科专家LegemateDA教授,并获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和基因临床流行病学培训认证证书。擅长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夹层、颈动脉狭窄、内脏动脉瘤及静脉疾病的腔内治疗和开放性手术,尤其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腔内和杂交手术。

▼▼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继续教育平台

会议直播丨前沿编译

新闻资讯丨人物专访

手术转播丨器械百科

合作联系刘老师

VascularNews

.







































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儿童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yy/99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