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饮食 >> 主动脉夹层的误诊病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在美国人群的年发病率约为(2.6~3.5)/10万,在我国的年发病率约为1/10万,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起病凶险,病程进展快,易造成误漏诊。
病例资料
男,65岁。因反复腹胀1月余,加重伴胸痛、腹痛8h入院。患者1月余前始出现腹胀,入院前8h腹胀加重,伴胸痛、腹痛,胸痛表现为前胸及后背痛,疼痛较为剧烈,腹痛以上腹部为著,为胀痛,全身乏力、大汗,无明显心慌、胸闷、气短,伴反酸,无胃灼热及恶心、呕吐,医院先后2次行心电图检查,均诊断为心肌劳损,疑诊心绞痛,给予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及硝苯地平等药物治疗,胸、腹痛较前缓解,但腹痛仍间断性发作,较剧烈,急诊转入我院。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有高血压病病史11年余,血压最高/mmHg,未规律治疗。心肌劳损病史10余年,未规律治疗。痛风病史10年余,间断口服碳酸氢钠片,每次1片,每日2次,无明显四肢关节疼痛及关节变形。
查体:体温36.5℃,脉搏72/min,呼吸18/min,血压/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2/min,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柔软,剑突下、左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明显增大,胆囊区无压痛;腹部未触及明显肿块。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T波低平、双向,考虑心肌缺血。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纹理增强。查D-二聚体17.02μg/ml,肌钙蛋白0.00μg/L,肌红蛋白45.00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2.50μg/L,天冬氨酸转氨酶21U/L,肌酸激酶91U/L,乳酸脱氢酶U/L,a-羟丁酸脱氢酶U/L,天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3.7U/L。给予间苯三酚及罂粟碱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病程中血压维持在~/70~80mmHg。考虑不排除AD,急行主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CTA)检查示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全程见夹层征象,左侧髂总动脉受累。确诊ADDebakeyⅢ型。转入心血管外科治疗,给予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待病情平稳后于局部麻醉下行降主动脉人工支架血管腔内置入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
诊断及鉴别诊断
AD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剧烈疼痛、晕厥、休克及夹层血肿延展、压迫引起的相关系统表现,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表现。突发剧烈疼痛为AD发病早期最常见症状,约见于90%以上患者。其典型疼痛为突然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搏动样,包括胸痛、腹痛、背痛、腰痛以及转移性疼痛,但压痛等体征不明显。以胸痛伴背痛多见,受累血管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当主动脉中层的血肿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则可形成转移性疼痛。有文献报道6%~17%的AD患者可呈无痛性。临床查体发现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和(或)新出现的主动脉杂音,需要考虑AD。此外,必要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国外文献报道CT检查是诊断AD最常用方法,而MRI检查是诊断AD最准确方法,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4%~%。
临床上AD主要与常见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腹症等相鉴别。对于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若其心电图无急性心肌梗死特征性变化,动态演变不明显,心肌酶谱不升高,使用硝酸甘油、抗血小板治疗不缓解时,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应考虑AD可能。对于主要体征为腹痛,血尿淀粉酶、腹部X线平片及CT检查无明显异常,使用镇痛药、解痉药、抗感染药缓解不明显或无效,病情时轻时重,无法用急腹症解释患者,不排除腹主动脉夹层可能。另外,夹层压迫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有学者报道AD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胰腺炎及餐后疼痛。临床上对出现此类表现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及疼痛特点,以做出正确诊断。
误诊原因分析
①无典型疼痛表现:本例有突发胸痛表现,但呈一过性,无典型剧烈撕裂样胸痛,先后2次行心电图检查,均诊断为心肌劳损,疑诊心绞痛,予相应治疗后,胸痛缓解。
②诊断思维局限:该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随夹层撕裂累及范围不同,疼痛呈转移性,以胸痛为主要表现时,临床医生诊断思维局限,首先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为腹部疼痛时,接诊医生忽视血管性疾病诊断。
③未综合全面分析病情:李淑娟等报道急性AD患者D-二聚体升高,其可作为诊断AD的参考指标,升高程度对判断病变范围、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而阴性结果有助于排除急性AD。
另外,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等虽缺乏特异性,但有鉴别诊断和提示意义。该患者D-二聚体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未见异常,但早期接诊医师未对病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这是导致其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当异常检查结果不能用常见病解释时,应考虑少见病及罕见病。对疼痛症状不典型、D-二聚体升高而心电图未见异常者,应考虑AD。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