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饮食 >> 未治疗高血压患者剧烈运动易引爆体内炸弹
禅医心脏中心由心血管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一区+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二区组成,为我院重点科室之一,感谢您 典型案例:正当壮年的李先生是生意人,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血压达到mmHg以上,医院诊治,未正规治疗,经常进行剧烈运动。近日李先生又在家进行俯卧撑动作,比较剧烈,后突然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冷汗直冒,被家人医院,在我院急诊科梁舒镇医生和李进锋医生接诊患者,发现患者诉上腹痛,双侧上肢血压低伴心率慢,根据他们在急诊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患者不是简单地消化道疾病,应该高度重视是否心血管疾病,尤其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为进一步诊治而收住我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入院后用我院先进的双源CT检查结果更是吓人一跳:“主动脉夹层(DebakeyI型)”!
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科主任刘凯东介绍,“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李先生长期血压高,未进行正规有效的控制血压,容易导致严重的血管粥样硬化,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血压波动而导致体内的大动脉—主动脉内膜撕裂,发生了动脉夹层,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有生命危险。
其实,“主动脉夹层”并不罕见,多见于胸主动脉。刘凯东主任介绍,“主动脉夹层”是指由高血压等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主动脉壁内,将动脉壁撕裂,并分隔成含有真腔和假腔的“双腔主动脉”。而动脉壁的不断撕裂和壁内血肿压迫,可引起脑、肝、肾、胃肠、下肢等供血动脉闭塞,造成严重的脏器缺血坏死和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患者往往出现突发剧烈而持续的疼痛,主要集中于胸腹部和腰背部,以及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甚至休克等症状。由于疼痛症状与心肌梗死、肺梗死、气胸、消化道急症(如胰腺炎)等疾病十分相似,所以临床上很容易误诊和漏诊。
心血管专家忠告有以下情况时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心绞痛频繁发作,或休息时亦有疼痛;
(2)难以控制的明显的心律失常;
(3)失代偿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静息时气短,心慌,浮肿);
(4)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病。
高血压诊治误区一次测量血压升高就诊断高血压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偶然一次血压升高并不等于高血压病,因为血压受环境、情绪、心理、运动和身体状态等因素影响。对于初次测量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应安静休息排除干扰因素后,重复测量。如血压均为重度升高(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血压轻中度升高(收缩压≥mmHg而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mmHg),则应4周内重复测血压,根据血压测量情况来确诊是否为高血压,仍然不能确定的应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太年轻不愿意过早服药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一位3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因觉得自己年轻,对于血压高的严重不良后果不够重视,结果一天突然晕倒,诊断为脑出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幸运的经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不幸的就此永远离开了亲人。高血压的并发症不会因为年轻而远离你,一经诊断高血压后,应将血压控制到正常。血压越早控制达标,获益越大。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压将持续性升高,病情恶化进展到顽固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更严重会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等致死致残的急危重症。
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不愿意服药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高血压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重要原因,就是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发展,目前的五大类降压药降压效果肯定,有效降压剂量范围内副作用较小。通过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较为理想可靠的降压效果,减小药物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降压的获益远远大于副作用。
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性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常遇到病人会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会不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耐药性。目前从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来看,并未发现降压药存在耐药性的问题。由于血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时血压控制不好并不是产生耐药性,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联合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到正常。
开始治疗不能用“好”药,以后血压再高就没药可用了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高血压患者往往会把贵药当作是好药,未必尽然。药物的价格与前期的研发费用和后期的专利保护有关。高血压的药物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心脑肾并发症综合选择。适合你的药才是好药,不要看价格,要看是否能把血压降下来同时还能获得对脏器的保护作用。绝大多数降压药物都能获得持续的降压效果,不存在用了所谓“好”药,以后就无药可用的问题。
血压降下来了,就自行停药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有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病好了,不需要服药了。这会导致血压大幅波动,对心脑肾的危害更大,严重的在停药期间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即使没有发生,也会因为血压升高,而需要再次调药,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才将血压降至正常。必须认识到,高血压是慢性病,不能治愈必须长期坚持终生服药。血压降至正常后,如血压偏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决不能随便停药,以免产生严重不良后果追悔莫及。
没症状就认为没有高血压,不经常查体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高血压是隐形杀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并不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往往是查体才发现高血压。有的高血压是缓慢进展,血压逐渐升高,已经适应了血压升高,而不会引起症状。当然也有个体差异的原因。有的患者直到出现脑出血、脑梗死或心肌梗死才发现高血压。高血压是测出来的,不能凭症状判断,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不高。健康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最好每年测量1次。年龄55岁以上、血压在正常高值(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和酗酒的高血压易患人群应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不良后果。
没症状就认为血压控制好了,不重视监测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门诊询问患者:“血压控制怎么样?”不少患者回答:“挺好的,没什么症状。”“在家测血压了吗?”“没症状还用测吗?”症状不是血压是否升高的标准,即使服药期间,没症状也不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的患者除了定期门诊随访外还应在家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天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3遍,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如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血压达标者,每3个月到门诊随访1次;血压未达标者,每2~4周随访1次。
没症状就认为没危害,不需要服药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刘凯东主任说,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不在于有没有症状,而在于血压水平本身。无论有无症状,高血压的危害是一样的,都可能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致死致残。一经确诊高血压,都应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殊不知,无症状的3级高血压更危险,由于无症状而不引起注意,不去诊治,出现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时才引起注意,这时已经迟了。
奉劝高血压人士,一定要坚持治疗,让血压平稳正常,生命是不能重来一次的!!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白癜风能治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