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关于颈动脉超声,你到底了解多少
问:颈动脉超声到底可以检测哪些项目?
答:一般可以观察颈动脉的内径、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及管腔是否有狭窄及其狭窄程度等。
问:颈动脉超声可以发现哪些病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答:颈动脉超声可以发现的病变有很多,比如:
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内膜厚度1.0mm称为内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1.3mm称为斑块,斑块的大小、质地、形态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70%会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颈动脉闭塞:颈动脉闭塞是在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旦发现血管狭窄在60%以上,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也可造成脑供血异常,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炎症性改变;
颈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和结构破坏后的永久性异常或膨出;
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动脉非特异性炎症性改变;
颈内动脉周围病变:如颈动脉体瘤、颈部肿瘤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患者表现为一侧上肢无力,或一侧上肢脉弱,或双上肢血压不一致。
问:动脉斑块分几种?
答:动脉斑块可以被简单地分为“软”与“硬”两种。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容易破溃,引起血栓,所以又称是“不好的斑块”,而硬斑块即稳定斑块,不容易破溃,相对称之为是“好斑块”。
问:什么是稳定斑块呢?
答:人体的斑块大部分属于稳定斑块。稳定斑块的包膜比较厚,不容易破裂,但斑块会逐渐变大,导致血管腔相应逐渐变窄,血流不畅,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血液供血不足。斑块严重时,血管腔甚至会被完全堵塞,导致急性供血中断,引发周围组织器官急性缺血。
问:什么是易损(不稳定)斑块呢?
答:这类斑块的表面包膜很薄,内含脂质又多,就像薄皮大馅儿的饺子,非常容易破裂,比如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或者血管痉挛时,包膜就会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假如堵塞住心脑血管,则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脑卒中。所以,易损斑块可以说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只要有足以让炸弹引爆的条件,它随时可以爆炸破裂,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
问:如何通过超声检测出来斑块的稳定与否?
答:斑块稳定取决于斑块的纤维帽厚不厚,斑块内脂质含量多不多。
一般不稳定的斑块纤维帽比较薄,脂质含量较多,在超声上显示为低回声;
而稳定斑块纤维帽较厚,脂质含量少,或多为钙化的成分,在超声上显示为高回声,甚至强回声。
问:稳定斑块与易损(不稳定)斑块可以互相转化吗?
答: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与不稳定期交替的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或易损(不稳定)性,稳定斑块和易损(不稳定)斑块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化。
问:是不是所有斑块都能威胁人的健康呢?
答:并非所有的斑块都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约有10%的斑块会越长越大,在不良诱因下,会有稳定斑块转变为易损斑块。压力大节奏快的工作状态、过度吸烟饮酒、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良的作息规律等都是稳定斑块转化为易损斑块的不良诱因。所以为了防止稳定斑块转化为易损斑块,高危人群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调整饮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尽量避免上述不良诱因的出现,并且定期检查血管、血压、血脂。
问:粥样硬化斑块是否可以用药物去除呢?
答:很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很难用药物去除,尤其是晚期斑块。但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控制或延缓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并使病情稳定,从而避免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医院血管医学中心自年建科,即设立专门心脏和血管超声室,配置LOGIQe便携超声诊断仪,以及GEVividE80心血管特色全身应用超声诊断系统,并已与院内HIS系统连接,专攻心脏及血管超声评估。随着近些年血管医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心脏和血管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临床方面,也体现在科研领域。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医院副院长兼血管医学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负责的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出版了首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指南,并于年提出了新的血管健康分级标准——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其中的心脏和血管超声检查,便是一项临床常用的心脏和血管早期评价的无创性检查,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对身体无害,可实时监测心脏和血管损害。心脏和血管超声是血管相关疾病早期、无创及综合评估的重要手段,对于全面评估患者、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服务于临床工作并开展诊疗工作以及后续患者的持续追踪服务至关重要。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直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by/1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