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原则
点击上方蓝字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系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是对眼睛危害极大的眼科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5岁以上者占89%,是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前者由巨细胞性血管炎引起,病人年龄多偏大,常伴有大血管的炎症如颞动脉炎,多为双眼先后发病,视力损害较重;而非动脉炎性者年龄较前者为轻,约有半数以上病人伴有高血压,25%的患者伴有糖尿病,大约25%的病人为双眼发病。
早期:一般视力下降不严重,早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乃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所致,更多见灰白色,多局限于视盘某象限,和视野缺损相符。
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可呈杯状如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或动脉硬化等所引起,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可相应呈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
造成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原因
眼部因素:无视杯、小视杯、拥挤视盘、青光眼或者其他引起眼压显著升高的原因、任何导致视乳头显著水肿的原因、睫状后短动脉分水岭与视乳头相对位置异常、视乳头滋养血管紊乱、视乳头玻璃膜疣及白内障摘除手术等。
全身因素:高血压、夜间低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动脉低血压,睡眠呼吸暂停,血液透析、严重而反复的出血、易栓症,偏头痛、心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A型性格,颈动脉内膜剥除术等。
由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全身或球后、球旁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减少缺血所致的水肿,改善血运障碍,阻断恶性循环。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供血给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和视网膜动脉,能增加后睫状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供给量,使视神经获得足够的血液,增强组织代谢,活跃微循环,从而改善视神经的缺血和缺氧状态。治疗原则是:
1、病因治疗:处理全身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炎症、缺血等。
2、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以缓解由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水肿、渗出。
3、血管扩张药:如丹参、复方樟柳碱等。
4、降低眼压:口服醋氮酰胺。
5、营养神经: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药物。
此外,吸氧在特发性即非炎性视乳头缺血性病变,可以实施视神经减压术,以缓解视乳头水肿,保护视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