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述

封闭疗法也叫“局封”,是由局部麻醉演变而来的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封闭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将局麻药和激素类药物的混合液注射于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封闭疗法是一种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缓解骨质增生患者疼痛或不适的治疗方法。

二、基本作用

1.保护神经系统:利多卡因是对神经系统有亲和性的麻醉药物,它可以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神经系统得到休息和调整。

.镇痛作用: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可以阻断局部病变发出的疼痛信号。

3.消炎作用:大多数软组织疼痛多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及软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系统,因此会引起疼痛。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合并类固醇药物可以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局部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起到消炎作用。

三、注射部位

常用的有痛点封闭、鞘内封闭、硬膜外封闭、神经根封闭

四、常用药物

⑴1%~%普鲁卡因3~5ml。

⑵0.5%~1%利多卡因3~5ml。

⑶类固醇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1.5mg、曲安奈德5~10mg、地塞米松5~10mg。

⑷其他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夏天无注射液等。

五、用品准备

不同型号注射器、注射针头及腰椎穿刺长针头,洞巾,纱布,棉球等敷料,镊子,以上用品灭菌备用;清洁盘;0.5%、0.5%、1%、%普鲁卡因溶液;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氢化泼尼松;急救用药如苯巴比妥、硫喷妥钠、地西泮(安定)、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等。

六、操作方法⒈骨质增生的封闭疗法

⑴压痛点封闭

适用于单纯软组织急慢性劳损,肌肉附着点痛及筋膜痛等。

⑵骨质增生的封闭

①根据痛点部位采取适当体位,用拇指尖仔细找到最明显的压痛点,做好标记。根据痛部深浅用长度适当的针头。压痛点较浅,用细的短针头,直接刺至痛点深层或骨膜上,局部有酸胀沉重感,有时伴放射感,即可注入药液。如压痛范围较大,单点注射药液不能到达全部,可做多点或扇形封闭。针头改变方向时,应先退至皮下,再行刺入。

②剂量:0.5%-0.5普鲁卡因每次总量5-0ml,也可加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氢化泼尼松5mg。

③每3天1次,必要时一天1次,加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氢化泼尼松者,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5次。

⑶颈部迷走交感神经封闭(颈封)

适用于头面部及上肢血管痉挛、支气管哮喘、呃逆、防治由于头颈部、胸部、上肢创伤而引起的休克。

①患者仰卧,肩后垫一软枕,头稍后仰并转向对侧,手置体测。注射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以左手示指将注射侧颈部器官压向内侧,用长约px的针头,向内后缓慢刺入,碰到椎体后针尖退回1.5px,抽吸无血液、脑脊液或空气,即可注入药液。如注射部位准确,5-15min可出现从侧霍纳(Horner)综合征)。注射部位不能过低,以免刺破血管,刺入纵隔或刺破胸膜。

②剂量0.5%普鲁卡因0-40ml,每周1次,共3-5次。

⑷窝沟的封闭

.骨刺的封闭疗法

⑴剂量:0.5%普鲁卡因液单侧注射40-ml;双侧同时注射,每侧40-60ml。门诊以单侧注射为宜。

⑵间隔及疗程:每周1次,共3-5次。

3.近端肌膜腔封闭(套式封闭)

适用于四肢远端炎症、冻伤、烧伤、坏疽、骨折、捩伤后肿痛、鼓膜炎、肌炎、风湿性关节痛、血栓性静脉炎、神经炎、灼性神经痛等。

①注射点上肢在上臂中1/3,前侧和后侧各1点,下肢在大腿中1/3可加一外侧注射点。用腰椎穿刺长针头垂直刺入达骨干,后退-3mm,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药液。

②剂量:0.5%普鲁卡因液,上肢50-ml,下肢80-ml,隔日或每周1次,共3-5次。

4.坐骨神经封闭

适用于坐骨神经痛。

①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屈髋45°,屈膝90°,健肢伸直。注射点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连线中心偏内0.5-5px。用腰椎穿刺针头垂直缓慢刺入,深达5-00px,直至出现下肢酸胀触电感,抽吸无回血,即可注入0.5%-1%普鲁卡因液0-40ml。

5.腰椎旁封闭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炎等。

①患者仰卧。注射点在病变相应腰椎棘旁00px。用穿刺长针头呈60°-70°斜向内刺入,达横突后稍向上或向下滑行前进1-50px,刺到患肢有酸障触电感,抽吸无回血或脑脊液,即可注入药液。

②剂量:0.5%-1%普鲁卡因液10ml,隔日1次,一般为1-6次。

6.骶骨前封闭

适用于非特异性膀胱炎、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夜尿、膀胱括约肌痉挛、慢性盆腔炎、坐骨神经痛、嵌顿性痔、肛裂等及便秘等。

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或膝肘位,亦可取侧卧位。注射点在肛门与尾骨间。用腰椎穿刺针呈0°向后上方刺入,深达8-5px即触及骶骨,抽吸无回血,可注药。操作中以戴橡皮手套的左手食指伸入肛门探查,以免针尖刺入直肠。如误入直肠,应迅速拔出,停止手术,并给予抗菌药物防止感染。一周后如无炎症表现,仍可行第次封闭。

②剂量:0.5%普鲁卡因液50-ml,或0.5%普鲁卡因液-ml,每周1次,共3-5次。

7.肩周炎封闭

⑴痛点注射:镇痛复合液%利多卡因3~5ml、强的松龙5mg、维生素B1mg、维生素B10.5mg,加注射用水10~15ml,用于肩部痛点注射,如喙突下滑囊、肩峰下滑囊、肱骨大小结节及结节间沟、冈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附着点、三角肌下滑囊等。每点3~4ml,每次3~4个痛点,每周次,4~6次一个疗程,必要时可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⑵无痛手法松解术:患者平卧于手术台,臂丛阻滞完善后,肩部无痛及肌肉松弛,给患者肩部做5个最大功能位的手法松解:

①术者一手将肩关节的功能位保护好,另一手托肘关节将上臂外展达90度~度。

②屈肘时收掌心搭到对侧肩峰、肘关节过正中线。

③将上肢由胸前从头侧徐徐上举达度,手背贴于床面。

④患者坐起,术者一手握住肘关节及前臂做上举屈肘,手过枕后摸到对侧耳朵。

⑤再将上肢后伸达45度,屈肘使手背触到对侧肩胛骨。在松解过程中应缓慢用力,遇有阻力达不到功能位时,只需稍加用力即可听到似撕布的声响,“咔嚓”“擦擦”撕裂声,表明粘连组织已松开,完全松解后的活动锻炼~3次,达到被动自如,阻力消失与健侧活动到位相等。治疗过程中,每天自行功能锻炼多次,重复上述功能位,以防再度粘连。如配合理疗、抗炎止痛药口服效果更好。

8.腱鞘炎封闭

⑴治疗方法:

①患者取正坐位,患侧手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在患指掌侧横纹触到硬结或压痛点,用龙胆紫标记,即为进针点,常规皮肤消毒,带无菌手套。

②取1%利多卡因注射液~4ml与强的松龙1.5~5mg混合液与患处做鞘内封闭,注射时一定将药液准确无误的注入腱鞘内,成功注于腱鞘内后,患指指端涨感明显,张力增大。最后将剩余药量约0.5ml注入腱鞘外周围。

③封闭后无菌敷料包扎,每隔七天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⑵注射技巧要点:

①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术后感染。

②患者手掌要放松,患者自然弯曲。

③消毒后带无菌手套,按压固定指屈肌腱,触到硬结或压痛点后指导进针。

④皮下微量麻醉浸润止痛,针尖遇到肌腱时退回少许即可。

⑤采用5号细针细管可以提高注射的准确性。

⑥注射前活动患指,如果针尖跟随患指肌腱摆动。可以验证针尖已经扎入腱鞘内。

⑦注入药物时要先进行回抽,以防误入血管。

七、适应症与禁忌症

⒈适应症:

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膜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骨关节病亦适用。

⒉禁忌症:

严重肝脏疾病;晚期严重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大血管晚期炎症或坏死,如四肢深部、盆腔、纵隔等处静脉炎等。封闭可能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而引发大出血者;肿瘤及结核病,禁用病灶局部封闭。

八、封闭疗法的危险性;封闭疗法如果操作得当,基本没有什么危险性,患者无特殊的不适感,局部应用的类固醇药物量少,吸收缓慢,维持时间较长,对机体无明显副作用。但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封闭疗法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危险性,如局部的急性过敏反应、无菌性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感染等,由于局部应用激素降低了局部的免疫能力,如果发生感染控制不利,可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坏死、脓肿和窦道形成。另外,虽然封闭疗法止痛效果好,但不适合长期使用,以免导致局部骨质疏松,必要时需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九、注意事项

⒈术前向患者说明治疗意义及作用,以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疑虑,提高信心。

⒉有普鲁卡因不良反应史者、及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期间,封闭液不宜用普鲁卡因,可用利多卡因。

⒊年老体弱,或一般情况不佳者慎用。

⒋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以卧位为宜。注射点先作皮丘麻醉,注射后遇针眼出血,可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

⒌注射药液前应先抽吸,遇回血即改变部位或方向。注射应缓慢,随时注意患者情况,如有反应,立即停止注射。

⒍注射完毕,局部用无菌敷料覆盖,让患者稍事休息。

⒎不良反应及处理①轻反应:可有头晕,心悸等不适。停止注射后平卧,一般可迅速自行消失,毋需特殊处理。②重反应:极少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昏迷、惊厥等,应立即进行抢救,取平卧位,呼吸衰竭者行人工呼吸和氧气吸入;有惊厥者缓慢静注0.5%硫喷妥钠,成人用量不超过0.5g。









































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zz/13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