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护理 >> 神药阿司匹林得按胖瘦来吃,作为药师
阿司匹林最先来源于柳树皮,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它还成就过一个诺贝尔奖。诞生一百多年来,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来科学家对其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途。
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肿瘤。所以有人给它一顶江湖帽子——“神药”。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它的那些“神”作用。
1、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
2、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但是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3、抗炎、抗风湿
其抗炎作用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由于其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关于其抗风湿,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用于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用于糖尿病
阿司匹林可能有促进内原性胰岛素分泌及肝糖元合成,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和促进组织对糖的摄取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7、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据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斯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恶化。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8、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极为密切,随肿瘤生长其水平逐渐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肿瘤组织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对防止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显然有意义,且有抗肿瘤转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疗5年或以上:胃肠道癌症20年死亡风险降低35%。
9、降低耳毒性抗生素对听力损害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合用阿司匹林会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与体内铁元素结合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它能损伤毛细胞。
毛细胞一旦受损,内耳就会丧失探测声音的功能,从而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阿司匹林被分解为水杨酸盐,它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减少抗生素所致耳聋的发生。
10、治疗胆道蛔虫
口服吸收后,自胆汁排泄,使胆道环境改变,蛔虫厌酸而退出胆道。
11、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患者胎盘组织和血小板比正常妊娠者全盛显着增多的TXA2,而胎盘,脐带PGI2及尿中排出PGI2代谢物则减少,正常的PGI2/TXA2平衡被破坏。因此用小剂量APC恢复此平衡,可望预防或治疗该病
12、老年性白内障
据英国《医学新闻》第卷第23期报道:在芝加哥美国眼科科学院召开的会议上,耶鲁大学附属医学院的眼科学教授戈特勒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老年性白内障的病程发展可能有一些延缓的作用。可使本病形成推迟10年,可减少45%或更多的患者免于手术。
其确切抑制机制临床应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认为白内障患者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增高致晶体中醛糖还原糖活性增高,而阿司匹林不仅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还可降低血浆中色氨酸的含量,故认为阿司匹林至少可减缓白内障的发生。
上面说了阿司匹林这么多用途,其实关于它的新用途研究还有很多。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还是用来抗血小板聚集,其次解热、镇痛,还有用于川崎病等。其它有些功能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大范围用于临床。
阿司匹林最早用于解热镇痛,随后发现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并对冠心病、脑卒中有一定预防作用。近年来还证明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药物,如果世上只有一种神药,那么一定是阿司匹林。
而就在本月,一篇发布在TheLancet《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可能会改变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习惯。
故事背景
阿司匹林虽然是「神药」,但是它有明显的副作用。
最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出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大出血、脑出血。
因此阿司匹林的治疗中,对于剂量把握格外重要。剂量太大,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会明显增加;而剂量太小,又不能起到足够的预防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剂量75~mg/日。这一剂量也是一代代医生患者在治疗中逐步摸索,并写入各大指南广泛推广的。
但来自美国宾州大学的皮特·罗斯威尔(PeterRothwell)教授有不一样的看法。
他认为所有人采用一样剂量进行治疗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重不同,而体重这一独立因素又和药物的分布和清除有很大关系。不同体重的患者服用同样的药物,势必会造成不同的血药浓度,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但仅仅有假说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通过临床数据验证。
他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其中纳入了13项有关阿司匹林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在这些试验一共纳入了,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需要注明的是,这些试验都是治疗组(阿司匹林)和对照组进行的比较。而罗斯威尔这项荟萃研究的关键,是拿到了这其中所有患者的关键个人信息(体重),并以此进行单风险因素的治疗效果研究。
而最终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显著。
研究发现了什么
罗斯威尔和他的团队发现:
只有在患者体重较轻时(<70kg)时,低剂量阿司匹林(<mg/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才有意义。
同样,只在患者体重较重(>90kg),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剂量(>mg/天)才能起到保护作用。
同样的体重分界线在其他预防治疗中也存在,为了预防结直肠癌复发服用阿司匹林时,80kg以上和80kg患者需要截然不同的剂量。而对于严重阿司匹林导致大出血来说,这一阈值是90kg(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90kg以上患者严重大出血发生几率减少)。
不仅如此,分析还显示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调整的阿司匹林剂量,比单纯按照指南进行服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给体重低于70kg的患者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是23%。而这一治疗作用在所有患者中只有12%。
这项研究的意义有多重要?
在所有参加试验的,名患者中,有80%的男性和50%女性体重超过了70kg。因此根据体重调整后,这部分人群可以仅仅通过药物剂量的调整就能够降低药物副作用风险,改善药物治疗效果。
同时在长远来看,每年全球亿片的阿司匹林服用,今后可能会有更「个体化」的服药方案;这种研究思路,可能也会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药物治疗中去。
也正因为其「颠覆性」的结果,罗斯威尔教授的这篇研究文章能够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TheLancet上。并可预见的也许会在随后的几年间,改变全球医生的用药习惯。
研究意义
那么对于一般医生/医学生来说,应该如何看待这项研究结果呢?
如果患者体重≤70kg,那么其阿司匹林用药剂量和现有治疗并无不同,不需调整用药。
如果患者体重≥90kg,那么现有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很可能是不足量的,可以在咨询专科医生后进行药物用量的调整。
如果患者体重大于70kg,但小于90kg,那就需要根据用药目的判定,咨询专科医生后进行决断。
3种人慎用
根据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以下这些情况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每天应用mg阿司匹林:
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
有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有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没有上述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有以下情况,也推荐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75~mg):
有靶器官损害,比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肾功能异常等;
合并2型糖尿病;
或高血压同时伴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2项或者2项以上者——吸烟、50岁以上的男性或者绝经后的女性、血糖或者血脂异常、肥胖(BMI大于2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早发心血管病的家族史。
阿司匹林以其价格便宜,具有诸多功效在临床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用途,但目前鉴于存在诸多的副作用,很多医师常常忌惮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实际上我们在评估有效评估患者的用药风险及不良预后的基础上,阿司匹林可以作为一线用药,发挥其强大广用途。
最后,提醒大家,即使是“神药”,也要谨遵医嘱哦!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执业药师现场审核不通过,竟是因为这些原因!
科普
事关每个家庭!十大中药注射剂,儿童禁用!
注意!个别地区报名入口已关停!还在开放的考生抓紧报名!
扫描图中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ys/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