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护理 >> ldquo这次总算来对了,不枉此行
5月8日,医院(医院)东院神经内科住院半个多月的高叔叔终于出院了,道别时,高叔叔对东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并由衷地表示“此次特地来医院看病,总算来对了!不枉此行!”
高叔叔今年63岁,现居岳阳汨罗。今年3月底,因为一次受凉,他开始剧烈头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简直痛得想去撞墙,想从六楼跳下去”。医院住院治疗1周,病情仍无改善,4月21日早上,高叔叔甚至开始出现复视,视物模糊。高叔叔为铁路退休职工,数年前,医院东院接受治疗,这次再次转诊到我院。
东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艳芳带领主治医师刘焱、刘荣接诊了高叔叔,仔细询问病史后,指导其行系统体格检查,排除了颅内占位及动脉瘤可能,考虑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于是开始抗病毒治疗。同时,患糖尿病的高叔叔因血糖控制差,合并糖尿病酮症,医护团队一方面为其制定新的降糖方案,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糖尿病宣教,高叔叔的所有药物均由护士摆放并督促口服到位。通过几天的抗病毒治疗,高叔叔的头痛较前改善,但仍需间断使用解热镇痛药止痛,复视无缓解,并伴有视力下降。
病毒性脑炎常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甚至抽搐、意识障碍等,头颅MRI常可见异常信号灶,且单纯眼肌麻痹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少见。带着这些疑问,李艳芳指示复查腰穿,并送检了脑脊液病毒抗体测定。她再次回顾了患者的病史、检查及就诊情况,就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进行汇总,主要表现为头痛持续性不缓解,左侧为主,同时出现复视,左眼外上,外下不能,外展不到位,送检脑脊液病毒抗体检测示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风疹病毒抗体阳性、EBV抗体阳性,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偏高,于是迅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考虑病毒感染引起免疫介导的巨细胞动脉炎可能性大,遂指导团队调整治疗方案。巨细胞动脉炎的重要治疗就是长程规范的激素治疗,但是高叔叔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平时血压、血糖控制不佳,一旦使用激素应激性使血压、血糖进一步升高,风险很大。李主任指导团队进一步制定更为严谨和规范的降压和降糖治疗,使得患者血压和血糖迅速得到控制,同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给予规范的激素治疗。
经过半个多月的精细化治疗,高叔叔的头痛明显缓解,且复视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视力未再出现下降。临出院前,刘荣医生耐心地对其后续口服激素治疗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指导。
李艳芳表示,巨细胞动脉炎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不具有特异性,活检率低,故容易漏诊、误诊。若未采取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她提醒:头痛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它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像巨细胞动脉炎这样的疾病往往也隐藏于头痛之下。因而,当出现头痛时一定要谨慎,必要时可以就医检查,以免因一时疏忽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延伸阅读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侵犯颞浅动脉、眼动脉和椎动脉颅外分支为主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同时全身其他大动脉、中动脉也可受累。GCA病因不明,是成人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本病主要累及50岁以上患者颈动脉的颅外分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
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血管受累的缺血性表现,如颞部头痛,头皮压痛,失明和肢体间歇性跛行等。早期可仅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包括乏力、发热、厌食和体重下降等,这时对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尤为困难。而一旦出现上述典型表现时往往提示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预后不佳,所以对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早期识别、诊断尤为重要。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1、发病年龄大于等于50岁。
2、新近出现的头痛。
3、颞动脉病变:颞动脉压痛或触痛、搏动减弱,除外动脉硬化所致。
4、红细胞沉降率≥50mm/h。
5、动脉活检异常:活检标本示血管炎,其特点为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或肉芽肿性血管炎,常有多核细胞。
若具有以上5项分类标准中至少3项,可考虑为巨细胞动脉炎。
专家简介李艳芳,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医院)东院神经内科主任、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医疗总监、卒中救治小组组长。目医院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神经内科睡眠障碍学组委员、湖南省神经科学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芙蓉区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文章素材:
东院神经内科刘焱
编辑、审核:宣传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ys/1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