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最新指南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临床管理
中文版:中国卒中杂志.;14(7):-.doi:10./j.issn.-..07..
卒中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卒中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并改善中国对脑血管疾病的标准化预防,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了《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该指南充分结合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和国内广泛使用的临床干预措施,阐述了一系列卒中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的临床综合管理模式,以帮助医疗服务者更好地提供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利益。基于循证医学证实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型可以使所有卒中患者受益,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独立生活能力。卒中组织化管理包括院前急救系统、卒中急诊的快速诊断和治疗、卒中团队和卒中门诊的组织管理、各级卒中中心之间区域协同网络的建设以及卒中医疗质量的评估与改进。本文将详细介绍上述内容。
作者:楼敏丁晶胡波张玉生李昊谭泽锋万艳徐安定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
编译:刘婧伊刘大成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续)二、
卒中中心的组织化管理
7
卒中单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2)急救中心可以选择建立急性卒中单元,医院或大型康复中心应该选择建立综合卒中单元,医院和中小型康复中心选择建立卒中康复单元(Ⅰ类推荐,B级证据)。(3)建议使用标准化的卒中单元改善患者的治疗(Ⅰ类推荐,B级证据)。(4)推荐与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卒中治疗(卒中单元)的运用(Ⅰ类推荐,A级证据)。8
卒中单元的组建
(1)卒中单元的医疗小组应该包括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语言训练师、心理治疗师和重症监护医师等,各人员有机结合以保证卒中单元顺利运转(Ⅰ类推荐,B级证据)。(2)推荐对卒中单元中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强化言语功能训练(Ⅰ类推荐,A级证据)。(3)临床操作规程与标准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遵循指南进行制定(Ⅰ类推荐,C级证据)。(4)卒中单元的医疗活动应遵循标准工作时间表,有固定的工作方式(Ⅰ类推荐,C级证据)。9
卒中单元的工作方式
(1)卒中急救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转运目的,EMS人员在遵循就近原则的前提下,应结医院对卒中救治能力等因素制订合理的转运方案(Ⅰ类推荐,A级证据)。
(2)发病在时间窗内可能需要静脉溶栓的疑似AIS患者,EMS人员应将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最近的有资质的初级卒中中心或综合卒中中心(Ⅰ类推荐,A级证据)。
(3)疑似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最长发病24h内)可能需要急诊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应及时转运到能开展血管内治疗的综合卒中中心(Ⅰ类推荐,A级证据)。
(4)直接转运模式(hub)、分级转运模式(drip-and-ship)和移动诊疗模式(trip-and-treat)各有利弊。EMS人员对疑似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何种转运模式时应综合患者病情、发病时间、当地卒中中心分布、交通状况、转运距离、患者意愿等因素制订合理的转运方案(Ⅰ类推荐,B级证据)。
10
移动卒中单元
移动卒中单元可缩短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改善预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配备移动卒中单元可能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11
卒中单元的组织化管理方式
加强公众院前卒中健康教育,重点掌握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知晓卒中治疗的时间紧迫性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Ⅰ类推荐,B级证据)。12
卒中门诊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组成
由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卒中联络员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参与卒中后患者的管理是被推荐的(Ⅱa类推荐,A级证据)。13
卒中门诊团队的管理范围
(1)建立卒中专病门诊,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指导和管理是有效的(Ⅰ类推荐,A级证据)。
(2)推荐临床医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by/1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