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高血压患者,有必要测量下肢血压
在健康的情况下,同侧下肢的血压一般比上肢高出20~40mmHg。但当下肢血压低于或者等于上肢血压的时候,往往提示主动脉或股动脉有动脉硬化、动脉狭窄等病变。
为什么需要测下肢血压?
50岁以上或冠心病、高危人群应将测量四肢血压作为常规检查,而对于健康人也应在测量上肢血压的同时定期增加测量下肢血压,如发现上下肢血压差消失、变小或为负值的现象,应考虑周围血管疾病引起大动脉炎症、纤维化、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及时掌握四肢血压的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部位,了解病变的程度及治疗效果。
如在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闭塞时血压测不出,或常有血压增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侵犯上肢和下肢时,则患肢血压测不出;大动脉炎可有上肢血压测不出,或为上肢高血压和下肢低血压。发现这些问题后,应尽早做相应部位X线、CT、血液流变学、超声或磁共振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树立测量下肢血压的意识
高血压患者一旦感到下肢疼痛、痉挛或冰冷,也应该在测量上肢血压的同时再测量下肢血压。如果测量结果显示上肢血压明显偏高,而下肢血压偏低,甚至无血压,可能存在外周动脉疾病或动脉狭窄等病变。医院做超声波扫描及其它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