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TAO)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世界范围分布,在我国也属高发外周血管疾病。《门诊》杂志特邀西安交通大医院血管外科的杨林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他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减容方式的探讨和体会。

TAO的流行病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TAO)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主要侵袭四肢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TAO为世界范围分布的周围血管疾病,亚洲发病率较高达16%~80%,在西方国家中仅0.5%~5.6%。TAO在我国也属高发外周血管疾病。最初认为TAO几乎只发生在男性病人,但在最新的研究表明女性病人的比例在11%~23%之间,其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吸烟比例的增加。至今,TAO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吸烟是唯一确定的病因,且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戒烟可缓解病情,再度吸烟则病情反复。TAO的病理生理分期

年德国病理学家CarlFriedlander首次将TAO作为一种新的疾病进行报道。年奥地利医生FelixvonWiniwarter病检发现TAO患者血管壁存在炎性改变。病理学家LeoBuerger在年发表的论文里首次对TAO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后来进一步指出吸烟与TAO密切相关。

TAO早期血管内膜增厚,管腔内血栓形成。晚期血管壁和血管周围广泛纤维化,侧支循环建立,代偿供血。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缺乏时可导致远端肢体坏疽。

TAO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阶段:(1)急性:内膜炎症,炎症性血栓,大量的多型核白细胞(PMN)浸润,管壁炎症很轻;(2)亚急性:肉芽组织包裹PMN,部分机化、再通;(3)慢性:管腔内肉芽组织纤维化,管壁纤维化[1](图1)。图1.TAO的病理生理分期TAO的病理改变慢性期的特征组织纤维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似。但TAO在任何阶段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和其他血管炎的区别在于内部弹性板的保留。ASO病理改变为内膜损伤,脂质浸润,SMC增生(三层结构可分)[2](图2)。而TAO的病理改变为节段性,管壁全层炎症,纤维化血栓,管壁结构相对完整,内弹力板薄弱,但基本保持完整(区别于ASO),末期管闭周围广泛纤维化累计A、V、N,形成致密坚硬的纤维结缔组织条索(三层结构难分)[3](图3)。图2.ASO病理改变示意图图3.TAO病理改变TAO的治疗现状目前针对TAO最主要且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为戒烟。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血管舒张剂等。交感神经切除可改善近期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但长期效果不确定。搭桥手术的1年、5年、10年一期通畅率为41%、32%、30%,二期通畅率为54%、47%、39%。介入治疗的保肢率、通畅率与开放手术无差别。静脉动脉化可改善患者近中期效果,长期效果不确定。TAO的介入治疗TAO介入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的去除炎性内容物,现有手段包括导管抽吸和各种减容技术的应用,包括定向斑块切除、旋转斑块切除、激光消融装置等。

(1)定向斑块切除(Silverhawk,Turbohawk)

定向斑块切除技术适用于ASO硬化病变及钙化、ISR,但对血栓欠佳,需多点切除,相对耗时。针对TAO的急性或亚急性期血栓可能效果不佳,慢性期结缔组织成分有效,但可造成血管损伤。

(2)旋转斑块切除(Rotarex,Rotablator)

旋转斑块切除技术适用于ASO血栓和斑块、钙化、重度钙化,ISR可能欠佳。针对TAO的急性或亚急性期血栓可能效果较好,慢性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可能有效。

(3)激光消融装置(Excimerlaser)

激光消融技术适用于ASO引起的陈旧机化血栓、硬化、钙化,ISR新鲜血栓无效。针对TAO的亚急性/慢性期可能效果较好,急性期可能有效。我们的临床数据证实应用激光/旋切+抽吸减容效果良好:激光/旋切去除腔内血栓、纤维化、斑块成分开通直径较小,可反复应用,膝下尤其有效,膝上结合抽吸更好,单纯减容后遗留大量炎性成分不能完全消融,需要抽吸去除。

分支开口间距测试结果显示支架可兼容0~3cm血管;分支角度测试结果显示支架偏转角45°,极限60°。由于术中多根导丝易发生缠绕:2根导丝可发生旋转,3根导丝约40%发生缠绕,4根导丝发生缠绕的几率高达70%。该设计结合了牵引技术,预防导丝缠绕发生。支架特点为捆绑释放+软分支,软分支之间拉伸后可自动回缩,随血流动力调整分支间距离。总结TAO腔内减容治疗部分有效,腔内炎性内容物的去除是腔内治疗成败与否的关键。减容、RFA、DCB后夹层明显,可能需支架补救。现有器械均有不足,TAO疗效的改善有赖于新器械的开发、改进。

参考文献

[1]PiazzaG,etal.Circulation.;(16):-61.

[2]GutierrezJ,etal.IntJStroke.;10(7):-80.

[3]彭德才,等.海军医学杂志,,13(3):-.

杨林

西安交通大医院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医院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访问学者。陕西省首位国际血管外科协会(ISVS)、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国际委员。陕西省首位在国际外周血管大会发言的血管科医生;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获得者(西北唯一获奖血管外科医师);陕西血管外科学会委员;国际“CLI(重症下肢缺血)”协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非血栓性静脉疾病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血管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静脉倒流病委员;中国医疗与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青年委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压力治疗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腔内血管血分会委员;《Angiology》(SCI期刊)通讯审稿专家;《MedicalScienceMonitor》(SCI期刊)通讯审稿专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血管外科专业编委及审稿专家;《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青年编委及审稿专家;卫生部脑卒中防治颈动脉支架培训基地讲师;卫生部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讲师。

研究方向:血管疾病的介入及外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代谢。

临床特长: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开展主动脉夹层TEVAR术和杂交手术;开展腹主动脉瘤的EVAR术和杂交手术;开展下肢动脉的腔内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开展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的微创手术治疗;开展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年开展西北首例微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年开展陕西省第一例杂交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年首次在国际上发表高频微波治疗静脉疾病的RCT研究成果(EurJvascendovascSurg),受到国内外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zz/119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