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肢动脉炎专科治疗医院 >> 上肢动脉炎饮食 >> 承中医之道解患者之疾
全媒体记者谭琼辉通讯员何磊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
湖北医院中医科是该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之一,技术力量雄厚,中医特色突出。该科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服务,着力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先后获得首批“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中医肝病重点专科”等称号。
辨证治疗合理施药
“辨证是中医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医要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只有提升业务技能,才能为患者解除疾苦,才能造福更多群众。”医院中医科主任姜锦林说。
年,患者谭某出现无明显诱因全身散在皮疼,伴关节肌肉疼痛,前往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皮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姜锦林带领团队针对患者病情,给予西药抗风湿药物联合中药治疗,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年7月,谭某的面部、肩背部、双上肢皮肤出现色素脱失,被确诊为白癜风。医院中医科采用中药內服和中药外敷方法为其治疗,半年后谭某皮肤色素脱失逐渐好转,慢慢恢复至正常状态。
年底,谭某又突然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胸腹部紧束感,四肢麻木不能行走,被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医院治疗无果,再次来到医院中医科就诊。经过两年时间的补益肝肾精血、化瘀通络、养肝明目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谭某视力逐渐恢复,四肢麻木、胸腹部肌肉疼痛等症状逐渐好转,慢慢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年11月,谭某视神经脊髓炎复发,仍选择到医院中医科就诊,如今病情得到很好控制。
“谭某患病后,在长达十多年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实时调整治疗方案,辨证治疗、合理施药,谭某病情控制良好,原发疾病也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姜锦林介绍,针对慢性病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等特点,中医能够更好地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
近年来,医院中医科以中医传统诊疗为手段,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肝病、风湿病、带状疱疹、湿疹、肿瘤、妇科疾病、乳腺疾病、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冬病夏治、药物离子透析、药物熏蒸、中药结肠灌洗、割治疗法、刺络拔罐疗法、放血疗法、自血疗法等特色诊疗业务,疗效显著。
综合发展突出优势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多年来,姜锦林带领团队积极谋划中医科综合发展。他深刻意识到,科室要发展,核心驱动力是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中医科设有中医肝病、中医痹病、中医妇科、中医脾胃病和中医皮肤病等专科门诊。其中,中医肝病专科是科室优先发展方向,也是湖北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湖北省中医肝病研究基地之一和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有研究显示,中医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适合脏腑功能减退、代谢功能较差的人群。
年,王某因咳嗽、咳痰一周、痰中带血前往医院就诊。因其同时有腹部胀满、双下肢水肿、间断鼻腔出血等症状,医院组织多科室会诊,积极寻找病因,最后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转入中医科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已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同时还患有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多种疾病,病情危重。”姜锦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为王某进行治疗。王某病情得以缓解并出院。
此后,王某便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了医院中医科。
年2月,王某双下肢水肿再次来到医院中医科就诊。完善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后发现,王某左下肢栓塞,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加之王某肝硬化晚期凝血功能异常、内环境紊乱,治疗难度极大。中医科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方法,王某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汤剂后,病情缓解,下肢水肿消退。
今年5月,王某再次因咳嗽、心慌、气促来到医院中医科就诊,检查发现王某为感染真菌性肺炎。姜锦林在西医抗真菌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宣肺止咳治疗,以提高王某自身免疫力。经过精心的治疗调护,王某病情控制良好,症状缓解出院。
“是中医科的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王某感慨又感激地说。
近年来,医院中医科相继开展了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耳针治疗失眠等新业务、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手段。
同时,科室根据肝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中医辨证理论给予辨证施护,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对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强基固本行稳致远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医科迅速发展,现已成为诊治特色突出,人才梯队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科室。”姜锦林说,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药振兴更离不开高层次人才作支撑。
医院中医科高度重视业务水平整体提升,坚持每月两次业务学习、两次疑难病例讨论,通过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讲授中医理论、教学查房,组织科室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人员轮流讲课、科主任现场点评,请相关科室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极大提升了科室成员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中医科还每月开展1至2次护理教学查房以及护理业务、安全知识、院感知识等学习,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经过多形式培养、锻炼,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尤其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姜锦林介绍,目前科室拥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2人、恩施州中医大师1人、恩施州知名中医4人。
与此同时,中医科积极开展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地茶止咳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复方龙葵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分别获得省、州科技三等奖;“排毒降脂合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鼻敏口服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基于JNK信号通路探讨复方竹节参片抑制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破坏的作用机制”等项目现已结题。
“随着一大批科研项目结题及临床应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将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姜锦林表示,中医科将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加强重点专科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