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术者:宋佳杨明贾白雪江裕华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女,因“头晕5月余”入院。医院行头颅MR未见明显梗死(图1A,B)。头部MRA:前循环未见明显异常,左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多发重度狭窄(图1C,D)。

图1

DSA:前循环未见明显异常,双后交通动脉开放(图2A-D),右椎动脉纤细,右椎动脉V3段重度狭窄(图3A,B),左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中远段见三处串联狭窄。近端狭窄程度重,长度最长,与双侧AICA解剖关系密切(特别是毗邻右侧AICA)。中间狭窄程度稍轻,远端狭窄最重,长度较为局限,狭窄远端局部血管扩张(图3C,D)。

图2

图3

高分辨核磁:基底动脉全程管壁增厚,管腔偏心性狭窄,局部可见管壁信号强度增加,考虑有斑块内出血(图4A,B)。

图4

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2年,脑梗塞病史2年。

查体:右肢偏身感觉减退。

病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降压、降糖治疗。

诊断

基底动脉多发重度狭窄

术前讨论

根据MRA及DSA结果,显示双大脑后动脉系狭义型胚胎大脑后动脉,均未参与基底动脉尖代偿供血,故患者近期反复头晕与基底动脉多发重度狭窄密切相关,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改善狭窄远端血供。相关风险:穿支损伤,医源性血管夹层,急性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入路,将6F导引导管置于左椎动脉V2段。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多发狭窄,基底动脉尖膨大考虑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图5A,B),在SL-10微导管辅助下将Synchro微导丝(0.″,cm)穿过狭窄段至基底动脉上段,但选入小脑上动脉困难,撤出微导管,保留微导丝。经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1.5mm×9mm)至基底动脉近端和中间狭窄扩张(图5C,D),其中近端狭窄扩张两次。扩张后造影显示近端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约30%。中间狭窄略有改善,残余狭窄程度约40%,前向血流TICI分级3级(图5E,F)。观察10分钟后造影显示血流通畅,扩张的病变无明显回缩后结束手术。

图5

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构音障碍,伴左侧肢体肌力下降,最重肌力3级,复查核磁显示,右桥脑急性梗塞(图6A),基底动脉通畅(图6B),MRA显示狭窄明显改善(图6C)。

图6

术后第5天出院,患者轻度构音障碍,左侧上肢近端4级,远端3级,下肢肌力4级。患者自述头晕症状较术前改善。

讨论

本例病基底动脉串联病变,斑块负荷重,虽用1.5mm直径球囊扩张术后仍发生穿支事件。患者基底动脉尖端膨隆,考虑动脉瘤,与狭窄远端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对于基底动脉远端狭窄,因动脉瘤及远端微导丝着陆区的因素,未予以处理。本例后续还需加强康复及高压氧治疗,以期尽快恢复。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ys/115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