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阐述了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PICC作为一种中长期使用的静脉治疗工具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推广,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作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会带来各种不良的后果,不但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肺栓塞。因此,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降低其不良影响至关重要,而风险评估则是有效预防血栓发生的关键。什么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指的是PICC置管后,由于穿刺或导管直接损伤血管内膜以及患者自身状态等多种因素作用使PICC所在血管内壁及导管附壁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主要包括管腔内血栓、纤维鞘、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无症状的静脉血栓以及血栓性静脉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置管侧疼痛、肿胀,或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等。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目前影响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①个体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D-二聚体水平等;患者所患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栓史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史,以及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和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风险。②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的置管部位、导管尖端的位置、穿刺时和置管后的调整次数、手术,以及所使用的药物,如化疗药或高渗性药物等。③导管相关因素,导管的材质、型号和类型及导管的留置时长影响着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形成。如何评估PICC导管相关血栓风险?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作为最常见以及后果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静脉血栓的首选,然而这一检查在无症状患者中得到了限制,一方面,预防性的检查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无症状性静脉血栓的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以下是一些评估深静脉血栓风险及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工具,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1、Autar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该量表由英国人设计,是目前唯一一个由护理人员设计并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该量表血栓风险评估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活动能力、创伤、外科手术、高风险疾病、特殊风险等7个因素,每个危险因素下设条目并赋值,将危险程度分为4级,分别为无风险(≤6分)、低风险(7~10分)、中风险(11~14分)、高风险(≥15分),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和81.2%。但此评估表缺乏PICC导管相关特异性因素,且只在肺癌患者中得到过使用,因此其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尚需要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2、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由美国学者建立,于年发布,被广泛应用于所有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评估。在最近的修订版中,该评估模型包括了年龄、体质量指数、妊娠、VTE病史、肿瘤史、手术等30多个危险因素,按不同危险因素对VTE的影响不同,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各危险因素评分为1~5分,根据患者的总分将其分为4级: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并同时为临床工作人员按照危险程度分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意见。虽然该风险评估模型应用范围广,但尚未见相关研究将其用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评估,因此其在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中的应用价值尚待验证。3、Wells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体征、危险因素及患者可能的诊断,可将患者通过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级。年,Wells在原有量表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增加了一项评分标准即既往深静脉血栓史。Wells量表因其条目简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侧重对症状和体征的评分,使得无症状性血栓不能及时被检出,且其部分条目存在主观性过强的缺陷,因此,该量表对于静脉血栓的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4、Seeley住院PICC置管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年,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Seeley教授等试图建立一个住院PICC置管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工具,由此衍生了一个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里共涵盖5个条目并有相应的赋值,分别是长期卧床(14分)、深静脉局部压痛(13分)、吸烟(10分)、因骨髓炎而置管(20分)以及居家或住院期间抗凝(9分),总分66分。根据患者的情况评分,若总分≥20分则意味着患者在住院期间将会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总分<20分则相反。据该研究报道,该评估工具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81.5,阴性预测值为98.9%,而阳性预测值偏低,为27.3%。但是由于该评分系统尚未见在大样本的人群中进行验证,且可能由于其风险因素不够完善,因而未在PICC置管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5、Revel-Vilk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评分法则年,Revel-Vilk等人在基于对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研究中建立了一个预测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发生的评分法则。该评分法则的危险因素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的类型、导管尖端的位置、血栓家族史,根据危险因素下设的不同选项赋值,将各分值相加得出原始分,并把原始分对应换成最终分数,即0分(原始分为0分)、1分(原始分为1~2分)、2分(原始分为3~4分),若最终分数≥1分则意味着患者CVC发生堵管的风险较高。虽然该评分法则有着较为系统完整的评分方法,但同样未见该评分法则在其他研究中的验证与应用,因此其有效性有待考证。

来源:摘编自《中国护理管理》年第1期发表论文

原文标题: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婷,许乐,郑素惠,黄韩英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医学院,福建医院

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kv.com//mjcczl/6247.html
------分隔线----------------------------